欢迎光临北京杰丰精密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值得信赖的精密零件加工厂家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全国咨询热线:19910569998

北京高精密零件加工厂家《模具工业》2018年第5

时间:2022-08-15 09:33:01 点击:651次

点击上方模具工业,关注我们吧

封面

目  次

文章摘要

1

汽车模具数控加工自动化发展进程分析

作者:张传忠,栾春伟,唐贵荣(厦门金龙汽车车身有限公司)

摘要:我国汽车模具企业的设备利用率和人均产值都相对偏低,为了提升数控加工设备的有效利用率,推动数控加工自动化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思路,可将数控自动化加工分阶段实施,即三大阶段:半自动化、自动化、智能化;6个级别:人工自动化、机床自动化、连续自动化、多元自动化、无人自动化、智能自动化,有效缩短模具制造周期,提升汽车零部件的成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

商用铝合金轮毂法兰盘锻造工艺研究及参数优化

作者:李亨1,季云浩1,李明2,张振威1,徐圆义1(1.合肥工业大学工业与装备技术研究院;2.安徽江淮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商用铝合金轮毂法兰盘的结构特点对锻造工艺及模具结构进行改进,将预锻过程中上、下模设计成波浪形,使材料在锻造过程中流动更加顺畅,终锻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更加均匀,利用simufact软件对锻件的锻造工艺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并以模具温度、坯料温度、上模下压速度、摩擦因数4个工艺参数为因素,以成形载荷为目标函数,建立正交试验,确定***佳工艺参数。经验证,改进模具结构和参数优化后锻压成形力降低了20%,为实际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3

自行车钢碗挤压成型方案设计及凹模磨损参数化分析

作者:王培安,郭欢欢,吴淑芳(长春理工大学)

摘要:根据自行车钢碗的结构特点提出了3种成型工艺方案,利用实际生产加工经验和理论对比分析3种成型方案的优缺点,采用DEFORM-3D软件模拟3种方案的实际加工过程,得出方案二为***优方案。以凹模磨损量作为试验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不同工艺参数对凹模磨损量的影响程度,并获得在挤压过程中***小凹模磨损量的***优工艺参数为挤压速度1mm/s,摩擦因数0.12,凹模材料硬度62HRC。

4

变压边力对差厚拼焊板拉深成形性能的影响

作者:严冰剑(广东大冶摩托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差厚拼焊板成形过程中需要解决焊缝移动以及焊缝附近的成形性能下降等问题,以汽车围板为例,利用Autoform软件,模拟定压边力和渐增压边力对差厚拼焊板的成形性能和焊缝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压边力能降低焊缝附近的减薄率,减少焊缝移动量,改善汽车围板的成形性能。

5

基于CAE的车身覆盖件开裂问题处理及改善措施

作者:陈东辉,张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汽车用钢开发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以车身覆盖件中的典型零件背门内板为例,在解决该零件冲压开裂过程中,使用Autoform软件******模拟坯料流入量及刺破刀刺破间隙,通过与现场实际冲压状态分析对比,准确地判断影响背门内板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优化刺破刀刺破时间及拉深筋强度等改善措施,通过现场生产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可为同类零件的冲压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6

汽车引擎盖内板的工艺优化方法

作者:王增强,温媛媛,朱平特,罗家兵,赵锟(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钢制前盖内板传统工艺存在的材料利用率低的问题,分别对前盖内板的风挡区域、翼子板搭接区域和前保险杠区域的造型进行分析,从压料面的设计、板料形状的选择、拉深方式的确定对前盖内板工艺进行优化设计,节约板料质量约8.8%,材料利用率提高4.49%。

7

汽车覆盖件冲压废料回收利用研究与实践

作者:韦荣发,蒙世瑛,张志,石峰,麦育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针对传统的冲压废料处理方式造成成本浪费等问题,以某车型尾门外板为例,通过对制件特性及冲压工艺进行研究,提出了对废料区进行整体冲裁,在模具内部与压力机安全门间增加运输轨道及废料接收框的方式,实现对废料的整体回收。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可实现对冲压废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功能,达到节约资源、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

8

薄壁异形件翻边及钻孔工艺研究

作者:李海峰,孙宏波,郭建军,董进,黄晶,杨光伟(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摘要:结合薄壁异形件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工艺分析,设计了一种分体式模具,实现了一次装夹同时完成 2 处异形翻边及钻孔成形。经实际生产验证,该成形工艺简单有效,制件成形质量良好,可为类似制件 的成形提供参考。

9

冲模切边碎屑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作者:高满银,徐志刚,侯小刚(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根据修边碎屑的不同形状对修边碎屑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类型碎屑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类别的碎屑制定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与传统的解决方案相比,新方案更简单可靠,并且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10

汽车后备箱外板软模试制

作者:王静南,林磊,李英章(烟台泰利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汽车后备箱外板是汽车重要的外观件,通过介绍汽车后备箱外板软模试制过程及所用的拉深模、整形模及手工整形模的主要结构形式,总结了该零件软模设计工艺要点,在特定位置做局部强压处理,以消除零件表面塌陷缺陷。

11

汽车CD 面板注射模设计

作者:葛冬雪,黄继战,张凯,范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介绍了一种汽车CD面板的注射模设计,模具采用1模1腔以及单分型面模具结构,浇注系统采用潜伏式浇口、两点进浇方式进料,动、定模镶件分别采用镶拼式和整体式结构,3个侧面均采用斜导柱动模外抽芯机构成型塑件的扣位以及孔位,采用推块、推管和推杆组成的多元推出机构。实践证明,该模具结构合理、动作可靠,抽芯机构运行平稳,成型零件加工方便,实现了该面板塑件的高质量成型。

12

汽车储物箱注射模设计

作者:刘根深(中山市技师学院)

摘要:分析了汽车储物箱的材料及结构,针对塑件的结构特点及产量需求,采取了合理的模具型腔布局以及浇注系统,并对滑块结构的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说明了斜滑块顶出机构的工作原理。经实际生产验证,模具结构合理,工作可靠,塑件成型质量良好。

在多年的打拼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掌握了特殊的加工工艺,无论从高精密机械样机加工,高精密零件加工,高精密模型样机加工,北京cnc数控加工北京夹具工装加工 ,尺寸精度还是外观品质都令客户拍手。所做产品受到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好评,产品远销东南亚。

13

铝型材分流模挤压压力中心的确定

作者:邓汝荣1,林智康1,丁小理2,李建湘2(1.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广东和胜工业铝材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铝型材分流模挤压压力中心确定的基本原则,指出了确定压力中心对调整金属流速和提高 模具强度的作用,并介绍了确定压力中心的5 种方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适用范围广,能有效确定分 流模挤压压力中心。

14

SUJ2表面等离子Cu合金化层的组织及摩擦性能研究

作者:林冬青,郑志镇,李建军(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提高SUJ2 的减摩效果和耐磨性,利用等离子束表面合金化技术在SUJ2 表面制备Cu颗粒合金 化层,研究了不同主弧电流(70、90、110 A)对合金化层的组织与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电流 下,无合金化层形成,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主要为隐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球状碳化物;随着电流增 大,出现合金化层,组织为片状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并伴随Cu颗粒溶入。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发现合 金化层硬度相比于基体硬度提高约4 倍。由磨损试验可知,室温下与基体试验相比,合金化试样的摩 擦因数降低约29.7%~42.8%,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和少量粘着磨损。综合比较各个试样的显微硬 度和摩擦因数,主弧电流为90 A时试验的摩擦性能***佳。

15

数控加工中心四轴专用平口钳的设计研究

作者:韦江波,汪东明,曾茂燕(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针对数控加工中心四轴上多采用普通平口钳进行安装和调试,安装、调试繁琐,应用范围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数控加工中心四轴专用平口钳,内部螺杆采用反向螺纹设计,具有自动对中功能;外观形状参照四轴设计,占用空间小,特别适用于电极、复杂零件及小型模具零件的加工。

16

模具专业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以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

作者:苏越,周树银,杨国星,李扬(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以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准技师能力培养为主线,培养学生模具设计、加工制造、质量检测分析、模具组装与调试、模具管理技术服务等能力,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的原则将所需核心能力转换为课程,设置具有支撑这些岗位能力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课程,融入行业、企业、职业三要素的教学内容,创建与行业、企业合作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17

新工科项目促进和科研带动本科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

作者:王谦,周小玉,毕大森,刘德宝(天津理工大学)

摘要:针对传统教育模式中本科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企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差距,在新工科背景以及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迫切需要技术型人才,提出了针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思路:项目促进和科研带动工科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原理、技术、应用知识,还能掌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领域的科研方法。

18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设计

作者:张扬(惠州市技师学院)

摘要:通过对斜顶机构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展示,研究《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以点带面,将设计、加工、注射、产品融为一体,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内容来源:《模具工业》2018年第5期

微信编辑:野牛

《模具工业》创刊于1975年,是我国***早出版的模具专业期刊,系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会刊,在我国模具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报道各类模具******技术及行业动态等,是交流模具技术、传播模具信息、宣传行业广告的理想平台。

《模具工业》杂志******官网为中国模聚网(moulds.com.cn),杂志投稿系统的链接为//moulds.com.cn/magazine/

订阅杂志请加发行部QQ2762515535或致电0773-5861906垂询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991056999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9910569998

二维码
线